阿甘本的思想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赤裸生命”(bare life),在《神圣人》开篇的第一章,他就提出了这个概念。在古希腊,有两个不同的词都可以用来表示“生命”(life)这一概念,一个是zoe,另一个bios,但这两个词是有区别的:zoe在词根上词根与zoo相近,它指的是一个“活着的生命”,除了活着之外,它没有生命的形式和风格,这就是所谓的“动物生命”,也称为“赤裸生命”;bios与zoe恰恰相反,它指的是人在活着之外发展出的一套特定的生命形式和风格,比如他会参与政治活动,要面对经济和伦理问题,阿甘本将这一部分的生命称作“政治生命”。
阿甘本《神圣人》
为什么称其为“政治生命”呢?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专门探讨过这一问题,即人之所以为人,或者说人之所以可以超越动物性而获得人性,是因为人要在共同体里参与公共事务,正是在参与公共事务的过程中人才从动物的生命状态获得了一种政治状态。从欧洲的哲学传统来看,只有加入到共同体之中,与其他人打交道,这样的生活才是一种良善的生活,并且可以在共同体中受到保护,获得安全感,良善并且安全,这是对一种值得追求的生活,或者说“真正的生活”的定义。
亚里士多德《尼克马可伦理学》
到了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时候,这一观点在宪法中得到了落实,《人权宣言》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出生在哪块土地、哪个国家,你就自然而然成为这个国家的公民,这意味着你可以得到这个国家主权的保护,也就是享有这个国家的公民权。换言之,就是一个人自出生之时起,就自动加入一个共同体之中,自动变成一个政治动物,自动从zoe进入bios的状态。
阿甘本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的,他思考的是,当我们在一个共同体中获得了政治保护之后这一保护又被剥夺的情况,也就是我们从政治生命被打回赤裸生命的情况。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二战期间的犹太人,希特勒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包括《纽伦堡法案》、“水晶之夜”等事件,把犹太人的公民权剥夺了,使他们重新回到赤裸生命的状态。犹太人可以被投入集中营,在毒气室里被瞬间大规模地杀死,原因就在于他们已经从人被贬为动物,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处置他们,而无须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这就是阿甘本所讲一种政治上的赤裸生命。
集中营中的犹太人
***
那么只要在政治和法律的保护之下,一个人就可以免于沦为赤裸生命吗?如果我们进一步扩大“赤裸生命”这一概念的边界,我们还可以想象这样一种情况,比如路边的乞丐,他们也受到法律的保护,但他是不是也同样可以被视为一个“赤裸生命”?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人和动物的区别是,是否参与政治;而在洛克看来,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差异在于,人拥有财产权,也就是说,对于洛克而言,最基本的人权是财产权,只有在经济上独立、拥有私人财产的人,才能够得到法律和政治权力的保护。那么无产阶级是什么,无产阶级就是动物,有的只是“活着”。这一点马克思在《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中讲得非常清楚,无产阶级之所以能够活着,是因为资本家想让他们活着,充当资本家的生产工具,资本家给无产阶级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这些生活资料只够让他们活着并进行再生产。换言之,即便一个人受到政治和法律的保护,但是在经济上一无所有,那么他同样也是一个“赤裸生命”,这是我想说的第二种“赤裸生命”。
约翰·洛克
当然,马克思的传统和阿甘本的传统不一样,马克思特别强调斗争,无产阶级虽然是赤裸生命,但他们可以在生产过程中联合起来,进行反抗,可以推翻资本家和资本主义社会。但是在阿甘本这里,我们暂时还没有看到现代赤裸生命的反抗策略,比如犹太人在二战期间有没有反抗的潜能,阿甘本并没有谈到这个问题,而马克思却把无产阶级反抗的潜能分析出来了,并且这种潜能被列宁现实化了。
***
除了政治和经济上的赤裸生命,我认为还存在文化上的赤裸生命,典型代表就是福柯最后一本书《说真话的勇气》中谈到的犬儒主义。犬儒主义的创始人第欧根尼就是一个街头乞丐,每天在木桶里泡着,什么也不做。他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他没有祖国,没有家乡,不属于任何一个政治共同体,也就不受任何政治和法律的保护;另一个就是他极度贫困,或者说这种极度贫困是他主动追求的结果,因为他对任何私有财产都不屑一顾,认为任何外在的东西都应该抛弃。因此对于第欧根尼而言,生活应该还原到最简单、原始的状态,就是只维持最基本的“活着”。
第欧根尼
在我看来,第欧根尼构成了第三种“赤裸生命”的形式,那就是对文化彻底地拒绝和抛弃,他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赤裸生命,并且这种赤裸状态不是由于被他人剥夺而形成的,他是由于主动追求这种赤裸状态而进行了自我剥夺。在他看来,生活的价值就是像动物一样,过纯粹自然的生活,而真理恰恰在这种纯粹自然的生活中才得以显现。换言之,对于第欧根尼而言,赤裸生命并不意味着悲剧、贫贱或者羞耻,反而代表了真理和美。文明发展到了今天,我们努力地想要抛弃动物的生活,要获得政治、经济的保护,而像第欧根尼这样的古代人,却恰恰想要成为一个纯粹的动物。
左翼前沿思想译丛之阿甘本作品
▼
《神圣人:至高权力与赤裸生命》
[左翼前沿思想译丛01]
[意]吉奥乔·阿甘本 著
吴冠军 译
三辉图书/中央编译出版社
已上架
在 《神圣人》中,阿甘本旨在把关于纯粹可能性、潜在性与权力的问题,同政治与社会伦理的问题在以下语境中连接起来:后者已丧失其早前的宗教、形而上学与文化 的立基。阿甘本从福柯关于生命权力的碎片性分析中获得启示,进而以巨大的广度、强度与敏锐度,在传统政治理论史中探查关于一种生命权力理念的隐秘在场。他 指出,从政治理论的最早论题(尤其是亚里士多德关于人作为一种政治动物的论述)开始,并且在整个关于主权(无论是国王还是国家)的西方思想史中,主权作为 一种针对“生命”的权力的理念,始终隐秘存在。
▼
《剩余的时间:解读<罗马书>》
[左翼前沿思想译丛03]
[意]吉奥乔•阿甘本 著
钱立卿 译
三辉图书/中央编译出版社
已上架
通过对《罗马书》首句的逐字解读,阿甘本谨慎地辨明了那些经由历代神学讨论、翻译、注释后被强加到原初文本中的内容。这种哲学式的探究让他讨论了另一位重要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细读、比较保罗书信与本雅明的《历史哲学论纲》之后,阿甘本洞悉到两者间未曾被发现的惊人的相似之处,他认为后者的历史哲学观念是对前者“剩余的时间”概念的复现与挪用。
▼
《万物的签名:论方法》
[左翼前沿思想译丛06]
[意]吉奥乔·阿甘本 著
尉光吉 译
三辉图书/中央编译出版社
已上架
本书是阿甘本对三个有关方法的特殊问题的评论:范式的概念、签名的理论,以及历史和考古学之间的关系——这些概念是阿甘本以跨历史的方式、从跨学科的视角仔细建构起来的。在文本中,阿甘本始终在致敬米歇尔·福柯,他重新思考并有效地利用福柯的方法,来重新表述他剔出的这些概念的逻辑。
左翼前沿思想译丛之已出版的其他著作
▼
《当下的哲学》
[法]阿兰·巴迪欧 [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 著
蓝江 吴冠军 译
三辉图书/中央编译出版社
已上架
本书是巴迪欧与齐泽克针对同一问题所做对话的记录,包括两人各自的观点概述,以及一次激烈的辩论,从中可以看出两人之间存在怎样的一致性与分歧。这既是一封哲学讨论的邀请函,也是一份关于两位今天仍在写作的、最具争议的哲学巨擘之思想导引。
▼
《哲学与政治之间谜一般的关系》
[法]阿兰·巴迪欧 著
李佩纹 译
三辉图书/中央编译出版社
已上架
本书是阿兰·巴迪欧几篇文章的合集,其中《哲学与政治之间谜一般的关系》是其于2010年在巴黎举行的“阿兰·巴迪欧日”期间所做的报告;另两篇文章《士兵的形象》和《政治:一种非表达性的辩证法》则展示了一些补充性的、关于今天的政治赌注的概观;还有一篇附录,是他于2007年在美国接受的采访,谈论当代政治与否定的危机。
▼
《东风:法国知识分子与20世纪60年代的遗产》
[美]理查德·沃林 著
董树宝 译
三辉图书/中央编译出版社
已上架
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法国最杰出的智识精英受“毛主义”鼓舞,极大地拓展了政治与文化想象。学生、左翼群体、智识精英一起推动了席卷整个法国的“五月风暴”,对当时的局势与日常生活政治展开批判,意图通过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社会运动来复兴法国的市民和文化生活。本书通过回顾60年代法国文化与政治生活,《东风》力图揭示“毛主义”是如何出人意料地影响了法国的民主政治进程。
▼
《对民主之恨》
[法]雅克•朗西埃 著
李磊 译
三辉图书/中央编译出版社
已上架
从柏拉图时代到法国大革命,再到20世纪的诸多理论家,雅克·朗西埃在《对民主之恨》中简述了民主观念史。在此基础上,朗西埃为我们指出了民主的实质:民主不同于政治,它不是一种制度类型,也不是一种社会形式,而是那些既无权统治也无权服从的人们所特有的权力,其目的在于支持善的统治。他进而指出,民主通过全面打击一切建立在精英特权之上的权力形式来进行治理,由此对民主的恐惧乃至憎恨就植根于新的统治阶级之中。
编辑 | 蟹小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